索引号: | 003205044/201709-77306 | 信息分类: | 政府年度财政预决算 |
---|---|---|---|
内容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公民,其他,报告 | 发文日期: | 2017-09-12 |
发布机构: | 滁州市财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7-09-12 |
生效日期: | 2017-09-12 15:03:26 | 废止时间: | 五年 |
文号: | 无 | 关键词: | 财政决算,报告 |
发布人: | 滁州市财政局 | 审核人: | 滁州市财政局 |
关于滁州市2016年财政决算和2017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beat365官网
(2017年8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本次人大常委会报告滁州市2016年财政决算和2017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56.4亿元,为预算的100.4%,较上年(下同)增长1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3亿元,为预算的108.2%,增长16.4%,加:上级补助收入155.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0.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上年结余等30亿元,收入总计443.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亿元,增长10.7%,加:债务还本支出79.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2.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亿元,支出合计439.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9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016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84.6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亿元,为预算的113.2%,增长23.4%,加:上级补助收入24.9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9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上年结余等17.1亿元,收入总计10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5.8亿元,增长16.3%,加:上解上级支出1.6亿元、对下级转移支付8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4.3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3.4亿元,支出合计103.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9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55.6亿元),为预算的101.9%,增长13.9%,加:上级补助收入1.5亿元、上年结余5.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等23.5亿元,收入总计89.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6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4%,增长25.7%,加:债务还本支出17亿元、调出资金等2.2亿元,支出合计83.2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6.3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831万元,为预算的231.5%,增长27.2%,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超出预期,加:上年结余651万元,收入总计2482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1153万元,加:调出资金288万元,支出合计144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41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8.1亿元,增长10.7%,加:上年结余26.9亿元,收入总计45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7亿元,增长9.1%,加:上解上级支出0.4亿元,支出合计13.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1.9亿元。
(五)2016年预算执行成效
1.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56.4亿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收入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7.6%,位居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77.7%,在全省位次由上年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突出保重点压一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亿元,其中教育、科技等民生类支出290.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6.8%;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8.2%,市本级下降15.8%。
2.促进发展成效明显。加大有效投入。市级统筹7.2亿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统筹调度资金116.9亿元,用于明湖、内城河改造、博物馆、科技馆等项目建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进“营改增”,落实国家省取消、停征和降低收费政策,全市“减、免、抵、退”各项税费35亿元以上,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全市投入9亿元用于设立10支产业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和科技初创型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中小企业续贷过桥资金,深入开展政银担合作试点,完善国有融资担保体系,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3.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全市投入87.4亿元,其中市级投入3.8亿元,早谋划、早启动、快推进,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市级投入4.7亿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建设,落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2.7亿元,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安排扶贫专项2.5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9亿元,支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通过“一卡通”发放26项涉农补贴资金29.5亿元,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4.财政管理再上台阶。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预算信息公开范围、内容进一步拓展,预算公开评审持续深化。完善财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追加、调整等有关事项,出台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争取地方债券资金144.8亿元,每年节约融资成本5亿元。报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2016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34.2亿元,截至2016年底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28.7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与支出刚性矛盾加剧,预算平衡压力不断加大,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等。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按照市人大决议和审计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7.9亿元,为预算的52.4%,增长13.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4亿元,为预算的53.1%,增长4.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1.4亿元,增长18.3%。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6.5亿元,为预算的50.9%,增长9.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1亿元,为预算的50.3%,增长2.7%。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8亿元,下降10%,主要是上年同期市级拨付产业发展基金5亿元形成较高基数等影响。
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一是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进度超出序时进度2.4个百分点,收入增幅高于年初预期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第5位。二是县域收入增长加快。县(市、区)财政收入合计完成101.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8.5%,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增长16.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三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民生方面支出完成173.6亿元,增长23.6%,高于支出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占支出比重达86.2%,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9.8亿元,增长114.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4亿元,增长119%。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50.3亿元,增长99.7%,其中城乡社区支出50.3亿元,增长99.9%,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4495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收入在上半年缴库。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4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112.1 % ,主要是定期存款到期结息、省级财政补贴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5 亿元,增长53.6%,主要是及时分配各县(市、区)的省级财政补贴收入等影响。
(五)上半年主要工作
1.落实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26.2亿元,市级筹集调度资金61.3亿元,用于G104等国省干线公路、明湖、图书馆等项目建设。滁州高教科创城等11个PPP项目列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总投资80.6亿元,其中已落地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6个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全市预算安排科技创新资金4.4亿元,落实 “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四大工程。降低企业成本。全市上半年减免税收21.2亿元,市级兑现城镇土地使用税奖励资金0.6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市9家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26.5亿元,累计为1713户企业担保贷款36.8亿元;全市安排续贷过桥资金2.6亿元,发放贷款522户、23.9亿元,周转9.3 次。
2.着力民生改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按省统一部署,继续实施33项省级民生工程,整合归并6项,提标扩面5项,继续实施22项。全市民生工程到位资金88.6亿元,实际拨付84.9亿元,资金拨付率95.8%。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市级安排2.8亿元,支持滁城主城区教育布局调整,保障扬子路小学、实验中学和苏滁分校等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坡路初中、滁南二小、明湖中学等新建项目建设。落实就业政策。拨付就业资金0.4亿元,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2790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市级安排1.2亿元,各县(市、区)分别按不低于0.2亿元安排医改专项资金,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3.加大支农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全市投入扶贫资金6.9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4.2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9亿元、清理回收存量资金0.6亿元,全力支持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投入4.7亿元,支持全市4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31个省级中心村和10个市级中心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全市农业风险补偿基金规模0.3亿元,市级林业担保基金规模0.1亿元,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落实惠农政策。全市发放22项惠农补贴资金15.6亿元,受益对象137万(户/人);投入1.3亿元,支持实施“一事一议”奖补项目726个。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争取上级综合改革试点和奖励资金0.6亿元,同比增长1.3倍。天长市列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750万元。
4.强化财政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制度,根据市人大安排,对科技馆等3个政府投资项目2016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监督,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出台《市级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市级预算公开评审办法》,进一步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规范性。加强财政监督。开展“小金库”和“津补贴发放”专项整治,对市直17户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对定远县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开展专项检查,并出具处理意见要求及时整改落实。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出台《滁州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开展政府融资担保专项核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规范政府融资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根据年初既定目标和市委工作部署,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收支预期管理。稳定财政预期。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减税降费政策等对财政收入影响,科学合理分解落实收入预期目标;加强收入调度和分析,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精准指导和相机把控,避免收入大起大落。加强收入征管。完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强化对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的监控,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本地建筑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工程项目税收征管,提高建筑业税收贡献。提升财政运行质量。逐步建立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动态评价和数据内部预警机制,继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增强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支出执行动态跟踪分析,加大重点科目、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支出的调度力度;加大预算执行考核通报力度,督促部门、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减少资金沉淀。
(二)更加注重厚植财源基础。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明湖、滁州大道等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图书馆、儿童医院、章益、吴棠故居修缮保护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琅琊山创5A建设。支持转型发展。聚焦省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三重一创”、“制造强省”、“技工大省”等政策落实,培育发展新动力。进一步对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和各类产业发展政策兑现,大力支持招商引资,突出财政引导,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氛围。改进财政支持方式。进一步督促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加强市级天使投资基金等基金的运营,规范基金运作和风险管理,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国务院扩大小微企业优惠范围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企业融资。进一步健全政银企沟通、合作、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扎实开展“税融通”、续贷过桥等业务,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三)更加注重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强化民生工程调度,健全民生资金管理制度,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推动民生工程项目早完工、群众早受益。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加强社会保障。突出保障失业人员、城乡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棚户区改造,兜住民生底线。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及时落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提标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落实好全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四)更加注重理财水平提升。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健全项目储备机制,调整完善项目支出分类,科学编制2018年预算。盘活存量资金。继续做好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工作,按规定对收回的存量资金加快安排使用,避免形成“二次沉淀”,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夯实财政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规范和推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
(五)更加注重财政改革深化。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大向上争取置换债、新增债力度,梳理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积极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落实税制改革。做好环境保护税开征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落实上级基本公共服务相关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署,研究制定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开展权责发生制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点工作,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和非税收入电子化缴库,提升财政运行效能。有序推进PPP模式。从示范项目申报、信息平台数据完善、吸引社会各类资本投资等方面,推动PPP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年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有关决议,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开创美丽滁州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