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小龙虾销售旺季,武岗镇官渡村贫困户彭圣高忙的不可开交,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的6000元产业资金和5万元小额贷款到了“收获”的季节。“这笔资金可帮了大忙!”。彭圣高介绍说,他用这笔钱挖虾池、买虾苗、购饲料,利用24亩农田搞起了稻虾连作生产,今年赶上虾子市场行情好,仅虾子一项一亩田能收入1000多元。“再加上晚稻,一亩田的收入在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今年脱贫肯定有希望!”提起养虾致富事儿,彭圣高喜上眉梢。当地利用圩区多的优势,通过合作社带动,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来帮助贫困户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全椒县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造血”功能,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业,整合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项惠民政策投入,为养殖贫困户每亩发放补助,同时将没有能力独立养殖的374名贫困户,优先安排在合作社或养殖基地就业,户均实现增收5万多元。
位于马厂镇复兴村的香妃农业产业合作社扶贫车间是该县首个扶贫驿站。复兴村作为全椒比较大的贫困村之一,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负责人杨增环承担起就业驿站(车间)的建设工作。“这项举措能更好地帮助乡邻脱困,我和合作社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扶贫驿站”,投入150多万元采购生产设备,建设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还建立了“农村淘宝站”、培训中心等为村民提供各项帮助服务和种植技术指导。
与杨增环一样扎根产业扶贫的还有王业华,现在正值小甜瓜上市季节,位于省道S331旁的全椒县太平幼苗培育合作社内一片忙碌景象,合作社负责人王业华介绍说,附近的武岗镇中心村与合作社结成扶贫对子,利用扶贫资金在这里建起20亩基地,去年村里的贫困户全都享受到了分红。“我们这里是皖东地区最大的瓜果苗培育基地,和很多农科院都建立了长期联系,瓜果苗的产量和质量都因此提升不少。对贫困户继续免费供苗,兜底保障销售,一个不落地带领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王业华说。
去年以来,全椒县落实落细产业扶贫工程各项举措,对全县所有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财政共投入721.69万元,支持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5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478户发展产业。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建设,每年为贫困村增加收入85万元。同时全面落实“双包”制度,27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镇、帮扶1个村、包保2至5户贫困户,93家县直单位结对帮扶98个村(居),2257名市、县、镇、村党员干部联系包保7454户,98个村(居)配备专职扶贫专干,实现贫困户帮扶、非贫困村帮扶工作队、扶贫专干三个全覆盖。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