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姹紫嫣红。怀着落实省委书记李锦斌要求滁州当好对外开放先行者的坚定信念,怀着滁州加快发展、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的必胜信心,怀着积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带的强烈愿望,滁州党政代表团日前到南京市开展对接交流活动,谋划滁宁深度融合事宜。这标志着,滁州与南京的携手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融合的理念上有大的飞跃,在合作的领域里有大的扩展,在共赢的深度上有大的提升。全市上下应借此契机,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更积极的姿态、更谦逊的心态,全面全方位融入南京。
南京是滁州一河之隔、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民俗相通,南京是我们学习的身边榜样。近年来,在南京市的牵头引领下,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宁滁之间形成了密切交流的新格局,在交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取得了务实合作的重要成果。
深度融入南京,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滁州的历史定位和发展定位,更是永久坚持的战略选择。对滁州来说,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要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南京都市圈,首先要深度融入南京市。这是我们最现实的突破口,是重要的切入点,也是落实省委书记李锦斌要求滁州当好对外开放先行者的根本路径。特别是,随着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为我市推进深度融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搭建了大平台。滁州与南京江北新区无缝对接,两市在生产、生态、生活等方面的互补性、互联性、互动性都很强,合作前景广阔。推进滁州深度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既是滁州所盼,也有利于南京发展,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战略意识和历史眼光,就是愿意作为江北新区的战略腹地、扩张平台和生态屏障,为江北新区当好绿叶、当好配角。
深度融入南京,全市上下在思想上、意识上、行动上要做到“四个加强”:一要加强对接。各地各部门口对口、点对点与南京方面建立联系,重点要加强机制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二要加强建设。对于已经在建和开工的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要强力推进,提速增效,并按照南京的标准和定位,努力打造品牌工程。三要加强管理。要加强双方共同建设项目的监管,加强建成以后运营管理项目的协调,加强环境保护的上下游协调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的统筹,切实通过管理把项目作用发挥好。四是加强合作。要围绕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在前期公交、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合作,并扩大到任何可以合作的广泛领域,比如在文化交流、产业转移、企业合作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空间。通过融入,让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得到量质提升,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深度融入南京,还须从当前最迫切和紧要的合作事情做起,夯实融合的基础。这就是需要南京市大力支持的滁宁城际铁路项目、104国道汊河大桥项目、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项目、推进交通规划对接、推进汊河新区与江北新区公交一体化、深化医疗卫生合作等。这些具体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两地同城化、一体化的基础。全市要树立对接南京、融入南京、配套南京、服务南京的“一盘棋”思想,积极推进与南京的功能互补和融合,努力构建滁宁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