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长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糕”可谓出现在天长人逢年过节、结婚过寿的各种场合。可对于“大糕”,不知道很多天长市民有没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感觉?
岁月更迭,大糕承载浓浓期盼
天长市民周小姐今年30岁,小时候对过年,那可是什么都盼,可唯独对“吃大糕”十分讨厌:大年初一早上刚睁眼,老妈总会立马递过来块大糕,边让你咽下还边跟你“唠叨”,“新的一年吃大糕,步步登高!”
“这么一大块,能不能少点?再少点嘛?”周小姐总是跟老妈讨价还价着,可老妈那一套“步步登高”的大道理,让她最后不得不“妥协”。“哎,早上起来一口水都没喝,那大糕又甜又腻又干,一点都不好吃!”周小姐心里总是嘀咕,每年都来这一套,烦不烦!可今年,周小姐说,直到为人父母,她才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一片片雪白的“大糕”,承载的都是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她说,“儿子过年2岁了,今年过年,一定要让儿子也吃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红色纸张包装的大糕,到如今更洋气的红色纸盒版,天长大糕的经典面貌便是标注出“铜城大糕”、“郑集大糕”这些糕点作坊的名字,或是像“果脯大糕”、“芝麻大糕”这样标注出糕馅种类。拆开外包装,一片片雪白的糕片扎实地排列着,用手掰开一片放进嘴里,糯糯的糕片在舌头上融化开来,甜香一下便在唇齿间弥漫,再用舌头寻找随着糕片融化而不时蹦出来的甜丝、果仁,那也别有一份乐趣。
传统工艺,百余年来代代流传
云片糕、雪片糕,其实全国各地糕点名目十分繁多,可对于天长人来说,“天长大糕”却承载着一份不一样的传统和乡情。大年初一一醒来,家家户户不论大人小孩,人人都要来口大糕,期盼新年“步步登高”;小孩子拎着“茶食”去给亲戚拜年,刚迈进亲戚家门,那一片大糕立马就递了上来;拜完了年回家,每个小孩都还要带上一整条大糕回家,出门哪能不“步履高登”;过年期间收了太多大糕吃不完,老妈把大糕切片,放在油锅里炸一炸,那金黄薄脆的糕片,味道也是极好的。
天长市非遗保护中心的黄德武馆长向记者介绍说,大糕制作在天长估计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或可追溯至清朝时期。而这其中铜城大糕尤为佳品,“薄如白纸,点火可着,卷如香烟,不断不裂”都是它的特色。一条大糕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繁多,选上好的白糯米淘尽,然后炒熟磨成粉,之后再装入缸中,中间放青菜叶以吸收火气,月余后取出。待到制作时配上白糖、猪油和水,再添加各式果脯、果仁文火慢炖,糕成后切糕时还要注意刀工要精细,刀刀到底,一条高“颜值”好口味的大糕才能出炉。作为天长人逢年过节、结婚过寿的必备美食,人们把心中的期望和祝福,都凝聚在这一“步步高升”的大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