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醉美滁州 > 文化艺术 > 传统民俗

凤阳:矮女孩“打椿”,出嫁女“垫缺”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xzwmcq.com2016-12-08 09:58来源: 皖东晨刊作者: 超级管理员阅读人次:
【字体:

  春节,是中国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凤阳民间有两个有意思的过年习俗,一直传承下来:“矮女孩打椿”、“出嫁女垫缺”。

  矮女孩“打椿”

  2月4日前后,为每年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在凤阳民间,这天有一项重要习俗——“咬春”:炸春卷、吃春卷,又叫“报春”,这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除“咬春”外,凤阳县武店镇、官塘、西泉、刘府大庙等地,在民间还有“打春”的习俗,此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女儿长高长大长漂亮的美好期盼。

  所谓“打春”,就是女孩“打椿树”期盼长个子。如果哪家的女孩子长不高或者过去一年长个子不太明显,女孩子的母亲就会在“立春”的头一天晚上悄悄的告诉女儿,都是怪自家后院那棵长得最高的椿树,它只顾自己往上长个子,根本没有照顾小孩,所以就轮不到女儿长个子了。

  随后,母亲递给女儿一个洗衣棒槌,而且还会教女儿一个“秘诀”:叫女儿在“立春”这一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来到自家后院那棵最高的椿树下,以左胳膊搂住椿树,边围着椿树顺时针转,边以右手用洗衣棒槌一边轻轻地敲打椿树树干,嘴里一边还要念叨:“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zhang)长(chang);你长粗了就解板,我长(zhang)长(chang)穿新衣裳。”好话说三遍,女孩把椿树敲击了数次,把上述的话重复三遍,再悄然回到家里。

  为何选择打击椿树祈求长个子呢?据老年人解释,椿树的树种虽然极贫贱,但是其对生长条件要求极其简单,只要有一把黄土,就足够了。而且椿树解成的板子或做成的家具不开裂、不生虫、不走形,所以椿树称“树王”。所以,乡村人家喜欢把这样易成长、好培育、用途大的椿树作为自家女儿祈望的对象了,希望女儿在并不好的环境和条件下快快长大、长高、长漂亮。

  出嫁女“垫缺”

  在凤阳,有已经出嫁的闺女大年初二回娘家给父母“垫缺”祝寿、过“旬头”祝寿的习俗。

  出嫁的女儿待父母到六十岁后,凡是逢年龄尾数是3、6、9,在年初二要去垫缺,这样新的一年父母就会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在医疗条件、物质匮乏的旧时代,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说,还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让很多子女于心不安,于是嫁出门结过婚的女儿在父母逢年龄尾数是3、6、9,尤其是在父母66岁、73岁、84岁这3个重要“旬头”的年初二,要给父母“垫缺”祝寿。

  这三个“旬头”的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无论嫁了多远,这一天都要返回到父母家,给父母祝寿,垫缺的物品不定,逢三的,听说一定要有鲤鱼,逢六要吃女儿一块肉,逢九肉鱼都要有,还有若干个1斤重并贴上红“寿”字的大馒头、36个红点馒头,饺子是一定不能少的,而且饺子的数量与父母岁数相同。其它的如水果、糖果等不限。俗话说:“六十六吃块肉”“六十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七十三,八十四,吃了鲤鱼准没事。”

  另外,除了送给父母的饺子,还要提前多包一些水饺,在去父母家的路上,每经过一处塘、沟、涵,需丢下一个水饺,意为“沟缺”垫平,为父母祈愿免去灾祸。

  孝顺的女儿还要掌握好父母的饭量,包的“饺子”尽量个头很小,必须要父母一顿吃完,好让老人顺顺利利地闯过“旬头”关,以期健康长寿。

  现在,在凤阳许多乡镇依然保留着垫缺的风俗,就是让那些因工作忘记父母的子女在百忙中想起父母来,用行动来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

热词